上海龙凤419

丁山页岩气外输管道项目

审批
贵州-遵义-习水县
发布时间: 2025年06月30日
项目详情
下文中****为隐藏内容,仅对上海龙凤419会员开放,如需查看完整内容请 或 拨打咨询热线: 400-688-2000
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建设单位名称: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建设单位机构代码: 建设单位法人: 建设单位联系人: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 建设单位详细地址:
****
****0115MAAJN4YR6P竺彦
舒华利**省**市**县
**省**市**区******中心二期商务区第C4栋29层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项目代码: 项目类型: 建设性质: 行业类别(分类管理名录):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 工程性质: 建设地点: 中心坐标: ****机关: 环评文件类型: 环评批复时间: 环评审批文号: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 排污许可批准时间: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项目实际环保投资(万元): 运营单位名称: 运营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单位: 验收监测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竣工时间: 调试起始时间: 调试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起始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形式: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丁山页岩气外输管道项目
2021版本:147-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管线(不含城市天然气管线;不含城镇燃气管线;不含企业厂区内管道)G-G-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省**市**县
经度:106.64542,106.58415 纬度: 28.65259,28.4796****环境局
2022-04-11
遵环审〔2022〕246号
29011
3385.74****
****0115MAAJN4YR6P**飞燕石化****公司
911********2209792****
****0115MAC1KACG3K2024-09-05
2024-09-132025-08-31
2025-05-292025-06-26
http://www.js-eia.cn/project/detail?type=6 proid=dde3e1fb316****3936fb956f210c6a7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
无变化
规模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丁山页岩气外输管道项目线路长度32.1m,设计输气量为19.2亿方/a,线路管径DN600。丁山页岩气外输管道项目主干线线路长度32.13km;连接线支线长度为1.05km,联络线长度1.23km,线路总长度为34.41km。设计输气量为19.2亿方/a,线路管径DN600;新增连接线、联络线DN300。
输气能力不变,增加联****联通管线,主干线管径不变,不构成重大变动
生产工艺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本项目管道输送物料为丁山页岩气,建设**长城增压站和小罗坝阀室本项目管道输送物料为丁山页岩气,建设**长城增压站和小罗坝阀室
输送物料的种类和物理化学性质未发生变化;站场、阀室生产工艺不变,不构成重大变动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1)站场和阀室配备放空系统; 2)全线采用黑色常温型加强级三层PE防腐层; 4)本项目自动控制系统采用SCADA系统,****中心对全线进行监视和控制、1套站控系统(SCS)和1套远程终端单元(RTU)。1)站场:放空立管 H=15m DN300; 2)阀室:放空立管 H=15m DN200;3)全线采用黑色常温型加强级三层PE防腐层; 4)本项目自动控制系统采用SCADA系统,****中心对全线进行监视和控制、1套站控系统(SCS)和1套远程终端单元(RTU)。
无变化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3、污染物排放量
污染物 现有工程(已建成的) 本工程(本期建设的) 总体工程 总体工程(现有工程+本工程) 排放方式 实际排放量 实际排放量 许可排放量 “以新带老”削减量 区域平衡替代本工程削减量 实际排放总量 排放增减量 废水 水量 (万吨/年) COD(吨/年) 氨氮(吨/年) 总磷(吨/年) 总氮(吨/年) 废气 气量 (万立方米/年) 二氧化硫(吨/年) 氮氧化物(吨/年) 颗粒物(吨/年) 挥发性有机物(吨/年)
0 0.0246 0 0 0 0.025 0.02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
0 0 0 0 0 0 0 /
0 0 0 0 0 0 0 /
0 0 0 0 0 0 0 /
0 0.0876 0 0 0 0.088 0.088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化粪池 污水处理单位协议值 **长城增压站建设一座化粪池 1)监测点位 **长城增压站化粪池出口。 2)监测项目 生活污水监测项目:pH、氨氮、COD、BOD、悬浮物、石油类、粪大肠杆菌、废水量。 3)监测频次 监测2天,每天4次。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放空管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表2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长城增压站建设放空立管 H=15m DN300 废气监测点布设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要求执行,**长城增压站在厂界外上风向设置1个参照点,下风向设置3个监控点,进行非甲烷总烃的无组织监测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墙体隔声、隔声罩(棚)、减振等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中2类标准限值 1)站场选址远离居民区。 2)设备选型尽可能选择低噪声设备,对于高噪声机泵采用墙体隔声、隔声罩(棚)、减振等综合治理措施。 3)设计对噪声源进行优化布局,对平面布置进行合理设计。 1)监测点位 站场东、南、西、北4个厂界布设监测点位。 2)监测项目 监测点位的等效连续A声级Leq(A)。 3)监测时间和频率 监测时间:2025年3月11日、3月13日;厂界噪声监测2天,每天昼、夜各监测1次。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1)制定巡检制度,对于管道上方设置的警示牌、警示桩定期检查,重点关注管道附近第三方施工,防止对本管道造成损坏引发事故,减少天然气长输管道发生风险事故的概率,从而减轻对生态环境、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的影响。 2)定期进行清管作业和壁厚监测,发现问题及时维修,防止泄漏事故。 本次验收为监测工程是否对站场及沿线周边地下水造成影响,委托****对工程站场及管线附近地下水进行了检测。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1)施工废料 施工废料主要包括废焊条、废防腐材料及废包装材料等。施工废料尽量回收利用,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设置独立的施工垃圾收集场所,运输施工垃圾应当使用密闭式运输工具,由施工单位进行合理处置。 2)生活垃圾 施工人员吃****旅馆和饭店或民居,其垃圾处理均依托当地的处理设施。本工程施工周期短,不设置施工营地,施工现场一般不会产生生活垃圾。 3)工程弃石方 工程弃土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主要为管沟开挖时产生的多余泥土和碎石。在不同地段采取不同的措施,将该部分土石方全部利用。弃渣土石方在各个功能区内进行调配,尽量做到土石方挖填平衡,不设置永久弃渣场。 1)施工废料部分可回收利用,剩余废料依托当地环卫部门有偿清运。 2)施工现场设置了专用垃圾收集箱,收集后由专人清运,并交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填埋处置。工程完工后,施工人员及时清理了生活垃圾。 3)本项目施工过程中所有挖方均回填,未产生弃土、弃渣。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①土地利用格局的保护和恢复措施 1)严格控制施工占用地 (1)本工程施工期应对管线占地合理规划,合理设置施工作业带范围,为减少管道施工对经济作物和植被的损坏,施工作业带宽度应尽量缩窄。 (2)不得在施工作业带范围以外从事施工活动,严禁在规定的行车路线以外的地方行驶和作业,保持路外植被不被破坏。 (3)尽量沿道路纵向平行布设,不仅便于施工及运行期检修维护,而且还可以避免修筑专门的施工便道,从而尽可能减少土壤扰动和地表植被破坏,减少裸地和土方的暴露面积。 (4)尽量利用原有公路或已有工程的伴行路进行施工作业,杜绝车辆乱碾乱轧的情况发生,不随意开设便道,以免破坏植被。 (5)严禁施工材料乱堆乱放,划定适应的堆料场,以防对植物的破坏范围扩大。 2)恢复原有土地利用格局 (1)施工结束后,应尽量恢复地貌原状。施工时,对管沟开挖的土壤做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压实,以保护植被生长层所需的熟土,降低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尽快使土壤恢复生产力。 (2)对管沟回填后多余的土方,****中心两侧,并使管沟与周围自然地表形成平滑过渡,不得形成汇水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当管道所经地段的原始地表存在局部凹地时,若有集水的可能,需采用管沟多余土或借土填高以防地表水汇集;当管道敷设在较平坦地段时,应在地貌恢复后使管沟与附近地表自然过渡,回填土与周围地表坡向保持一致,严禁管沟两侧有积水环境存在。 ②植被保护及恢复措施 1)尽量把能够移植的植物进行移栽。对于木本植物的较小(胸径10cm以下)植株进行移植。 2)管线施工过程中,尽可能不破坏地形、地貌;施工完毕后,尽可能将施工地带地形、地貌恢复至施工前时的地形地貌。 3)加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在开挖过程中,不随意砍伐植物,如发现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要报告当地环保部门,立即组织挽救,应进行异地移栽保护。 4)加强环境管理。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各种方式,如宣传栏、挂牌等,让施工人员了解植物的显著特征,会识别分布在此地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对已经发现的保护物种,环境监理的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施工期,工程单位与环保部门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使之有法可依,执法有效,确保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安全。 ③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1)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杜绝因施工人员对野生植物的滥砍滥伐而造成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破坏。 2)加大对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两栖、爬行动物、鸟类对农林卫生业的作用,禁止施工人员对野生动物滥捕滥杀,做好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 3)对水生动物的一般保护措施为:切实加强对水环境的保护,禁止将污水、垃圾和其他施工机械的废油等污染物抛入水体,应避免沿线局部水域发生富营养化,把对水生生物栖息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4)对施工期处于繁殖的动物,在车辆行驶中,遇见动物通过时,应避让。施工结束后,应采取相应的恢复替代措施,如对破坏植被的恢复等。 ④生态景观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施工过程中,文明施工,有序作业,减少临时占地面积,尽量减少农作物的损失。 2)在遇到确定为环境敏感点的区域时,施工人员、施工车辆以及各种设备应按规定的路线行驶、操作,不得随意破坏道路等设施。 3)对必须要毁坏的树木,予以经济补偿或者是易地种植,种植地通常可选择在公路两旁、河渠两侧等。 4)尽量缩短施工期,使土壤暴露时间缩短,并快速回填。 5)管道穿越公路等敏感区段时,施工期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如开挖面支撑;施工结束后,立即采取防护措施,如人工绿化、水泥护坡等。 6)临时堆放场应选择较平整的场地,且场地使用后尽快恢复植被。 ⑤农业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 1)将农业损失纳入到工程预算中,管道通过农业区时,尤其是占用耕地、菜地、粮棉油地等经济农业区时应尽量缩小影响范围,减少损失,降低工程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2)本工程所涉及的临时占地应按有关土地管理办法的要求,逐****政府部门批准。 3)本工程临时占地中部分为基本农田。对于临时占地,除在施工中采取措施减少对基本农田的破坏外,在施工结束后,还应做好基本农田的恢复工作,应立即实施复垦措施,并可与农民协商,由农民自行复垦。 4)根据当地农业活动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施工季节,尽量避开农作物生长期和收获期,以减少农业当季损失。 5)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时间,同时采取边铺设管道边分层覆土的措施,减少裸地的暴露时间,保持耕作层肥力,缩短农业生产季节的损失。 6)管道施工中要采取保护土壤措施,对农业熟化土壤要分层开挖,分别堆放,分层回填,减少因施工造成生土上翻、耕层养分损失、农作物减产的后果,回填时还应留足适应的堆积层,防止因降水、径流造成地表下陷和水土流失。 7)在施工中应尽量减少对农田防护树木的砍伐,完工后根据不同的地区特点采取植被恢复措施,种植速生树木和耐贫瘠的先锋灌木草本植物,在农地可种植绿肥作物,加速农业土壤肥力的恢复。8)施工完成后做好现场清理及恢复工作,尽可能降低施工对农田生态系统带来的不利影响。 9)处理好管道与农田水利工程的关系,尽可能减少对排灌渠道的破坏,管道经过坡地时要增设护堤坡,防止坍塌造成的滑坡等,并结合修筑梯田,植树种植绿化,加速生态环境的恢复。 10)在施工时,应避免农田基础设施受碾压而失去正常使用功能,导致灌溉区受益范围内农作物生长受影响。 ⑥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尽量避开雨季施工;分段施工,做到随挖、随运、随铺、随压,尽量不留疏松地面,减少风蚀导致的水土流失。 2)划定施工作业带范围和路线,不随意扩大。并严格控制机械和车辆的作业范围,尽可能减少对土壤和农作物的破坏以及由此引发的水土流失。 3)提高工程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 4)施工时将禁止材料的随意堆放,划定统一的堆料场,防止对植物破坏范围扩大。 5)施工破坏的植被地带,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对于穿越的林地,管线敷设后,土方回填不仅遵循设计规范要求,还将遵循下石上土、下粗上细、肥沃的在上贫瘠的在下的原则。回填后管线两侧5m范围内栽种根系不发达、生长性强的植被。对于耕地,施工结束后,遵循上述相同的原则,进行复耕。 6)水土保持和水工保护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互结合,分区进行布局。 7)沟渠开挖过程中可能破坏原有地表自然坡度,形成了暴露的坡面,因此应对其治理改造,对暴露面进行削坡,确保工程建设及运营期间不会发生大的水土流失。 ①土地利用格局的保护和恢复措施 1)本管道施工作业带宽度在12-14m,一般地段施工作业带宽度为14m,林地、果树等经济林地段的作业带宽度为12m。 2)施工活动均是在施工作业带范围内进行。 3)项目尽可能地利用了原有公路和已有工程的伴行路进行施工作业,未发生车辆乱碾乱轧的情况,未随意开设便道。 4)全线设置了3处堆管场,严禁施工材料乱堆乱放; 5)挖掘管沟时,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填埋时,分层回填,即底土回填在下,表土回填在上。分层回填前清理了留在土壤中的固体废物,并留足适宜的堆积层,防止因降水、径流造成地表下陷和水土流失。 6)回填后多余的土平铺在田间或作为田埂、渠埂,未随意丢弃。 ②植被保护及恢复措施 1)施工期尽量缩窄了施工作业带,将作业带控制在12-14m内,以减少损毁林木的数量,把能够移植的植物进行了移栽。 2)施工结束后凡受到施工车辆、机械破坏的地方,都及时进行了修整,恢复原貌。 3)环境监理单位通过环保教育、培训等方式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工作和环保意识。在开挖过程中,未随意砍伐植物,施工过程中对识别出的古树古木进行了避让。 4)监理单位每周、月进行例会培训,做好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未发生施工人员对野生动物的滥捕滥杀等现象。 ③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1)施工过程中,加强了施工人员的管理,未发生施工人员对野生植物的滥砍滥伐等现象。 2)监理单位每周、月进行例会培训,做好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未发生施工人员对野生动物的滥捕滥杀等现象。 3)施工单位现场设置了垃圾桶,未将污水、垃圾和其他施工机械的废油等污染物抛入水体,对水生生物栖息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4)在车辆行驶中,遇见动物通过时进行了避让。施工结束后凡受到施工车辆、机械破坏的地方,都及时进行了修整,恢复原貌。 ④生态景观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施工期为2022年8月后,尽可能地避开了作物生长季节,减少了临时占地面积,减少农业生产损失。 2)在环境敏感区内,施工人员、施工车辆以及各种设备均按规定的路线行驶、操作,未发生变动和破坏道路行为。 3))工程开工前到林业部门履行占用手续,拿到批复(见附件10),并对破坏的树木进行经济补偿(见附件11)。 4)管线施工期尽可能缩短,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了回填。 5)管道穿越公路等敏感区段时,采取顶管方式穿越;施工结束后,立即采取浆砌石护坡。 6)临时堆放场选择管道附近较平整的场地,且场地使用后尽快恢复了地貌植被。 ⑤农业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 1)已将农业损失纳入到工程预算中,施工期在2022年8月份后,尽量避开了作物生长季节和缩窄作业带,减少农业生产损失; 2)本工程所涉及的临时占地按有关土地管理办法的要求,******局的批复(见附件7)。 3)施工单位严格控制了农田施工场地的范围,减少了耕地占用,临时堆土未堆放在基本农田内。施工过程中已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严格落实耕地面积动态平衡,“占多少、垦多少”,没有条件开垦或开垦耕地不符合要求的按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耕地。 4)施工单位通过采取加强现场管理、采用现代化技术和设备等合理措施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时间,合理选择施工季节(2022年8月份后),避开农作物的生长和收获期,减少农业当季损失。 5)施工临时占用的农田(特别是基本农田)耕作层土壤已做好表土剥离和表土收集存放工作,已做到分层开挖、分别堆放、分层填埋,减少土壤养分的流失,剥离下来的表土覆盖于施工作业带一侧,施工结束后用于农田的复垦,并采取经济补偿的方式帮助农户进行土壤复育。 6)施工单位严格控制了林地施工场地范围和施工作业带宽度(12-14m),减少林地占用和林木砍伐量,降低工程对林业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完工后对项目涉及的林地、林木所有权人进行了补偿和复垦。 7)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已对现场进行清理及恢复工作。 8)设计阶段对施工路线进行了优化调整,尽可能减少对排灌渠道的破坏,管道经过坡地时按要求增设了护堤坡,并结合修筑梯田,植树种植绿化,加速生态环境的恢复。 9)在施工时,施工设备和车辆严格控制在施工作业带内,避免了农田基础设施受碾压而失去正常使用功能,导致灌溉区受益范围内农作物生长受影响。 ⑥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工程涉河开挖工程避开了雨季施工(2022年10月-11月),其他开挖工程避开雨天施工;工程管道作业采取分段施工,分段填埋,分段恢复,有效地保证了耕作层肥力,一定程度减轻了农业生产损失和水土流失。 2)在施工时,施工设备和车辆均在施工作业带内,严格控制了施工扰动范围。 3)施工单位通过采取加强现场管理、采用现代化技术和设备等合理措施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施工时间。 4)施工时施工材料均统一放在堆料场,防止对植物破坏范围扩大。5)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按照要求及时恢复了植被,填埋时,分层回填,即底土回填在下,表土回填在上。林地回填遵循下石上土、下粗上细、肥沃的在上贫瘠的在下的原则分层,回填前清理留在土壤中的固体废物,并留足适宜的堆积层,防止因降水、径流造成地表下陷和水土流失。 6)高陡边坡施工,首先在坡下设置了拦挡和排水措施,坡顶截排水措施与临时阻水墙配合使用,避免施工用水和场地雨水对边坡坡面引起湿陷,带**全隐患。
表7 风险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落实风险防范措施 本工程严格落实报告书提出的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建设单位制定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了备案,备案编号:****,并且企业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环保搬迁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区域削减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本工程施工使农民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这部分损失****政府和农民协商解决。本工程已****政府就用地及地面附着物签订了补偿协议,完成占地补偿。
/
功能置换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地表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地下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环境空气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土壤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海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敏感点噪声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
/
/
/
/
/
7、验收结论
序号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请核实该项目是否存在下列情形:
1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2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3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4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5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6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7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8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9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不存在上述情况
验收结论 合格
温馨提示
1.该项目指提供国家及各省发改委、环保局、规划局、住建委等部门进行的项目审批信息及进展,属于前期项目。
2.根据该项目的描述,可依据自身条件进行选择和跟进,避免错过。
3.即使该项目已建设完毕或暂缓建设,也可继续跟踪,项目可能还有其他相关后续工程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