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全网商机
登录/注册
**** |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0600MA0937QQ9N | 建设单位法人:吴跃斌 |
王帆 |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省雄**区**县 |
**雄**区******酒店 |
雄**区** 110kV 输变电工程 | 项目代码:|
建设性质: | |
2021版本:161-输变电工程 |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D4420-D4420-电力供应 |
建设地点: | **省雄**区**县 |
经度:115.94106,115.94839 纬度: ****65833,****59722 | ****机关:****环境局 |
环评批复时间: | 2021-11-09 |
雄安环表〔2021〕8号 |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无 |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 16580 |
189 | 运营单位名称:**** |
****0600MA0937QQ9N |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 |
****0803MA07WU1G78 | 验收监测单位:**** |
****0803MA07WU1G78 | 竣工时间:2024-12-05 |
调试结束时间: | |
2025-07-16 |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2025-08-13 |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 http://www.****.cn/html/main/col2757/column_2757_16.html |
** | 实际建设情况:http://www.****.cn/html/main/col2757/column_2757_16.html |
无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1、变电站:雄**区** 110kV 变电站,主变容量 2×50MVA 主变(1#、2#),每台装设 1 组3000kvar 电容器和 1 组 3000kvar 电抗器,全户内 GIS 变电站,电压等级 110/10kV,每台主变进出线 2 回,共计进出线 4 回(其中 2 回备用),建设一座总容积为 24m3的事故油池; 2、线路:线路为双回路地下电缆,起点为**110kV 变电站,终点为容东(剧村)220kV 变电站。电缆线路利用市政拟建隧道敷设,**电缆线路路径长度 2.4km。其中利用综合管廊2.1km,利用站内电缆通道敷设 0.219km,**隧道敷设 0.081km。 | 实际建设情况:1、变电站:雄**区** 110kV 变电站,主变容量 2×50MVA 主变(1#、2#),每台装设 1 组3000kvar 电容器和 1 组 3000kvar 电抗器,全户内 GIS 变电站,电压等级 110/10kV,110kV出线 2 回。建设一座总容积为 24m3的事故油池; 2、线路:线路为双回路地下电缆,起点为**110kV变电站,终点为容东(剧村)220kV变电站。电缆线路利用市政隧道敷设,**电缆线路路径长度2.398km。其中利用综合管廊2.098km,站内电缆通道敷设0.219km,隧道敷设0.081km。 |
双回电缆路径长度减少了0.002km。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线路为双回路地下电缆 | 实际建设情况:线路为双回路地下电缆 |
无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1.要严格落实本报告表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电站西、南、北边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 类标准,其他边界满足 4类标准。 2.****电站、保护目标与输电线路评价范围内的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 4kV/m 和 100μT 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3.运行期应对事故油池的完好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无渗漏、无溢流; 4.本项目实施后产生的废旧蓄电池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交有危废处置资质单位处置;事故油仅在在发生事故时产生,本项目变压器营运期产生的事故油流入事故油池,事故油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外排。主变下方受油池、事故油池进行重点防渗,采用抗渗混凝土进行防渗,防渗层渗透系数≤10 -10cm/s,防止因为废矿物油渗透导致 地下水、土壤的污染;其他地区进行简单防渗采取地面硬化。 5.本项目营运期无工艺废水产生。本站为无人值守站,日常站内仅有临时检修人员,站内产生少量的生活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 实际建设情况:已落实。 ****于2025年3月委托****对该项目开展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 变电站合理布局,采取了隔声降噪措施,站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 1 类标准要求; 变电站电磁环境监测结果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 4kV/m 和 100μT 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经现场勘查事故油池完好; 工程投运至今尚未产生废旧蓄电池,若日后产生废旧蓄电池将交由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变电站** 24m3的防渗事故油池,工程投运至今未产生事故废油。如今后产生废变压器油等危险废物,将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处置; 变电站为无人值守站,站内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
无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无 | 实际建设情况:无 |
无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1 | 建设一座总容积为 24m 3的事故油池; | 建设一座总容积为 24m 3的事故油池。 |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1.要严格落实本报告表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电站西、南、北边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 类标准,其他边界满足 4类标准。 2.****电站、保护目标与输电线路评价范围内的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 4kV/m 和 100μT 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3.运行期应对事故油池的完好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无渗漏、无溢流; 4.本项目实施后产生的废旧蓄电池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交有危废处置资质单位处置;事故油仅在在发生事故时产生,本项目变压器营运期产生的事故油流入事故油池,事故油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外排。主变下方受油池、事故油池进行重点防渗,采用抗渗混凝土进行防渗,防渗层渗透系数≤10 -10cm/s,防止因为废矿物油渗透导致 地下水、土壤的污染;其他地区进行简单防渗采取地面硬化。 5.本项目营运期无工艺废水产生。本站为无人值守站,日常站内仅有临时检修人员,站内产生少量的生活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已落实。 ****于2025年3月委托****对该项目开展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 变电站合理布局,采取了隔声降噪措施,站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 1 类标准要求; 变电站电磁环境监测结果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 4kV/m 和 100μT 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经现场勘查事故油池完好; 工程投运至今尚未产生废旧蓄电池,若日后产生废旧蓄电池将交由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变电站** 24m3的防渗事故油池,工程投运至今未产生事故废油。如今后产生废变压器油等危险废物,将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处置; 变电站为无人值守站,站内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
/ |
/ |
/ |
/ |
/ |
/ |
/ |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
验收结论 | 合格 |